展会和领英代运营的本质区别是什么?
2025年05月17日
展会越来越烧钱,客户却越来越难成交?领英代运营又是怎么样让客户更好的成交的呢?
周二,我们团队去参加了上海的美博展。
我们不是参展商,而是去“观察”和“了解客户”的。
我们在现场遇到了很多外贸企业主。他们的神情和朋友圈里的照片不一样,没有那么多笑容,有的是一种疲惫和焦虑。
大家都在算一笔账:
摊位几万,样品上千,员工、翻译、物流、差旅......展会一圈走下来,动辄十几万。可是三天下来,真正留下联系方式的客户屈指可数,更别说有几个能成订单了。
“投入这么大,客户却寥寥无几,真的划算吗?”
这就是当下很多外贸人的真实状态:展会依旧要去,但回报越来越不确定。
展会越来越像一场“硬仗”
你可能也有类似的感受:
以前,展会是“客户上门”,现在更多变成了“主动出击”。
以前是“产品摆出来,客户自然来”,现在是“到处拉人、介绍、扫二维码、加微信”。
我们在展会上,看到不少企业已经习惯了这套流程:扫名片、扫微信、回去发开发信。
但问题是,这套流程对于客户来说也很“疲劳”。
他在3天内接触了几十个供应商,拿了上百张名片,回去之后还要处理邮件轰炸,哪还有精力记住谁是谁?
展会是打响第一枪没错,但如果没有后续的连接、触达和持续可见,那这一枪就成了空枪。
为什么我们团队要亲自去展会?
我们不是为了“凑热闹”,是为了“看清问题”。
我们一直坚信:你得真正走到客户中去,才能真正理解客户的问题,才有资格说自己能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。
在展会上,我们和很多企业聊,他们的诉求其实都很简单:
“我不怕累,我就怕努力没有结果。”
他们不是没有开发能力,也不是没有好产品,而是在“展会怎么跟进、怎么持续影响客户”这件事上,找不到方向。
这正是我们想帮他们解决的关键问题。
LinkedIn,不是替代展会,而是延伸展会
很多人一听我们讲LinkedIn,就误以为我们在“唱衰展会”。
其实不是。
我们始终认为,展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。问题不是展会不好,而是展会前后你做了什么。
客户愿意在展会上跟你聊,说明他对你感兴趣,但他不会当场下单。
他需要时间去了解你、验证你、比较你。而这段时间里,如果你“消失”了,客户自然也就忘了你。
这时候,LinkedIn就成了一个持续陪伴客户的触点。
你在上面更新内容,客户就能持续看到你、了解你、信任你。
你不再是那个“美博展某个摊位的供应商”,而是一个有观点、有案例、有能力、有温度的企业代表。
不是“发开发信”,是“持续培育”
很多外贸人展会回来之后的动作是这样的:
名片导入系统——发第一封报价邮件——等——再发一封催问——石沉大海。
其实客户不是不感兴趣,而是你的沟通方式太“营销”了。
而如果你换个角度,展后加了客户的LinkedIn,不急着推销,而是隔三差五发发:
·
最近发货的案例
某个客户的定制设计
工厂的生产实况
团队去国外参展的vlog
一条针对行业趋势的分析
·
客户会觉得:“这个人,好像真的很专业,也很靠谱。”
你不再是“卖产品的”,而是“值得合作的”。
展会让你被看到,LinkedIn让你被记住
我们在上海美博展的那天晚上,在地铁站等车的时候,团队成员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:
“其实客户并不是没来,只是你出现在他面前的方式太单一了。”
如果你只在展会上见过客户一次,他就会把你归类成“展会供应商”。
但如果你能在LinkedIn上持续出现,你就能成为他“记忆里的专业合作伙伴”。
这才是我们为客户做LinkedIn深度运营的意义:
不是发一条帖子、加一个客户,而是用系统的方法,让你从“供应商”变成“品牌方”,从“认识你”变成“信任你”。
展会做的是“初次接触”,LinkedIn代运营做的是“长期陪伴”。这就是本质区别!
我们相信,未来外贸企业真正的增长,不靠一次成交,而靠持续被看见、持续被信任、持续被选中。
艾斯艾恩希望和客户一起,把每一次的展会资源,变成可持续运营的客户资产。
欢迎关注艾斯艾恩,为您提供领英代运营服务,或者私信我们,聊聊你的展会、客户、工厂,也聊聊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品牌。
你负责出现在客户面前,我们负责让你被记住。
Topics
-
下一篇 没有了